5年前,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以“新主人”的身份入驻到如今这个具备历史意义的空间(这一空间此前曾作为军事基地而不存在)。在身份上的“新的”重复使用历史的“原有”,并扎根香港的情况下,其实践中仍然秉持着多元的方向,从典藏媒介到涵括地域,都反映出有丰富性与独创性共融、本土性与国际性兼备的特点,许多项目都大力引进香港艺术家的参予。在这个全球画廊群集、国际话题炽烈的三月,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以香港为策展主题、展出一众香港年长艺术家作品的“扭转局势空间:香港当代艺术展”觉得别具意味。“扭转局势空间”共计展览11位本地年长艺术家的创作,还包括郑智礼、卓思颖、卓颖岚、张康生、何兆南、叶梵、高倩彤、黎仲民、萧伟恒、王浩然及黄颂恩。
展出分成户外委任作品及室内旧作展出两部分,目的“为香港人获取一个扭转局势的人文空间”,然后利用艺术家的作品“探究都市生活、时事或个人与集体回想,以反省现况,自我溶解”,可见展览艺术家所注目的议题都有适当的明确指称。策展人陈少东对《艺术新闻/中文版》说道,展出经过两年筹划,特地搭配年长的当代艺术声音,对此空间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同时为这些新的晋艺术家获取公开发表的平台。画廊内展出的艺术家们的旧作,熟知他们作品的人大体会深感陌生,并能借此看见各艺术家辽阔的创作类型与视角,同时获取有所不同的呈现出方式与并读空间。在何兆南的摄影装置《防御与抵抗》(2013年)与高倩彤霓虹灯作品《百变海景》(2015年)中,艺术家处置“海”这一意象的方式各有不同,何兆南以维港海景作为摄影作品的最重要背景脉络,高倩彤则指称到大众想象的层面。
户外的委任作品则“活化”了整个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由容易被人找到与经过的走廊角落,到几处能远眺金钟或政府部门的观景处,通过展出与作品的“声援”使观者新的回头到有所不同的角落,同时也为艺术家获取了带入历史语境的场域特定(sitespecific)户外创作的契机,助理策展人胡雅茜说:“(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独有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有助观众了解香港的历史,例如萧伟恒作品《脱落的天空》(2017),作品关于维多利亚城的界石,而创作意念亦来自协会内的界石。”陈少东补足道:“另外一个用于户外的原因,是我们综观香港这地方地少,能获取户外创作的地方不多。”展出给了许多艺术家初尝创作户外作品的经验,并牵涉到有所不同层面人士(如结构工程师、策展人等)的参予,也可视作另一种帮助形式的创作,在屡次辩论及改动以后,部分作品的处置、概念等也不会适当调整。然而,如何描摹一个历史地标或协会的历史?稍有不慎,所叙述的历史之后不会被一般化,或显得空洞。
在户外创作中,观者需要看见有所不同艺术家如何应付环境与历史等种种命题。郑智礼的《μm》与特定环境的联系形似有还无,卓颖岚的声音装置《进发》则能突显出有艺术家的敏感度与作者意识,作品不受香港中心内的车轨灵感,并牵涉到对军队由上而下发号施令的想象,在行人经过时发动声音装置。艺术家利用无形的声音元素,使作品在纷繁的环境中最显隐密又最引进注目。
在作品的半透明柱体内,电路版被报废、重构,并转化成新的样式,卓颖岚在新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处一种能与传统艺术形式相媲美的独有审美,并有效地串联起地方、历史及自身的艺术实践中。11位展览艺术家的创作媒材和艺术手法都是多样的,策展人则采行了一种既聪慧又务实的方法——聪明者,能精妙地通过委任作品串联地标与香港的历史与关系,务实者,又能呈现出艺术家原先的创作倾向,有一点观者细味与辩论。
本文来源:凯发一触即发(中国区)官方网站-www.6661666.net